1965年,Intel創始人戈登·摩爾提出了“摩爾定律”,即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大約每隔1-2年便會增加一倍,性能也隨之翻倍。
最近在芯片行業發生最大的事是孫正義收購ARM,孫正義認爲發展人工智能關鍵在芯片的架構設計,而ARM最大的優勢就是低功耗芯片架構的設計。谷歌前幾個月也剛發布了第二代自主設計的TPU,制程上甚至倒退到45nm制程,但性能號稱比目前最強的傳統芯片高30倍,這款芯片也是前段時間打敗柯潔的那款單芯片TPU。最近AMD跟吃藥了似的,發布的多款芯片除了性價比高,關鍵是性能居然能略超英特爾的頂級芯片,AMD一直在制程上遜于英特爾。
可見,在目前可商業化的産品裏,架構的設計優化作用已經凸顯出來在能夠遇見的未來裏,同時我們也看到了,不考慮制程的差異,個公司設計架構上仍有巨大的性能差異,矽芯片上架構的發展空間還很大。
英特爾這一次從14nm向10nm制程邁進的道路顯得格外緩慢,一衆芯片代工廠,如格羅方徳、三星、台積電已經迎頭趕上。三星甚至已經進入到10nm制程第二代,很快就會轉入7nm陣營,台積電的步伐也並不慢。盡管你會認爲英特爾的10nm更好,不是手機芯片代工廠的工藝可比的,但AMD下代芯片也將直接采用格羅方徳7nm制程,可見複雜的X86指令集的芯片一樣能代工。無可否認,英特爾在制程換代速度上已經顯出落後的老態,也說明摩爾定律並未失效,只是英特爾有些跟不上了!
現在的情況是已經到10nm制程了,接下來的工藝就像倒計時一樣,我們終究會到達矽芯片的制程終點。但消費者並不需要過分擔心這一點,因爲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,性能的需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與消費者之間的供需關系了。未來誰先掌握完全的通用型人工智能技術,誰就拿到了下一次科技革命的鑰匙,藍色巨人IBM早在幾十年前就在布局下一代芯片了!
除了像深藍、沃森這類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,量子芯片也是IBM重要課題,微軟、谷歌也在暗中較勁。後發先制的谷歌最近更是宣布即將打造自家的量子芯片計算機。中國的科技公司在這方面明顯落後于矽谷,但中國的科技實力並不弱,中科院已成功打造首例雙量子芯片。
量子芯片在運算量級上會遠超今天的超級計算機,對比的絕不是普通的家用計算機,所以今天的各種制程優勢
- 熱銷產品
- MAX25222CATJ/V+
- MAX25220ATJ/V+
- TLV9041IDBVR
- WP26DK-P040VA3-R15000
- PPM-2-5525-SG-WT
- R2016-40.000-10-F-1010-EXT-TR-NS1
- PIC16F17146-I/P
- IL-G-12P-S3L2-SA
- LT1211CS8#PBF
- TZX5V1A-TR
- 3365/50 300
- SR731JTTDR365F
- WR06W2R20FTL
- MAX3221EEUE+
- TPS2557DRBT
- MP173AGS-Z
- DDZ12C-7
- RC0402DR-07240RL
- B66305G0000X187
- OD3510-05MB
- E-701
- AD7880BN
- EGG.2B.665.ZZM
- PA2512FKF7W7U5E
- RT0603FRE07147RL
- MS27473E12F4S
- MEASP105CC6226MF1A01
- 20374-R30E-31
- 20374-R30E-31
- FPR2A-0R01F1
- TPS923653DMTR
- 12.87160
- TLVH432BIDBZR
- ACS732KLATR-75AB-T
- RT0603FRE07499RL
- 0541323662
- C3216X5R1H335K160AB
- D2FC-F-7N(100M)
- 7M-25.000MAKV-T
- BM05B-ADHKS-GAN-ETB(HF)